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曾分兩組對環渤海地區的京、津、冀、魯、晉、遼六省市的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狀況進行了調研,專家認為,盡管環渤海區印刷工業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然而不可否認,目前環渤海區還是三大區域印刷基地中最為弱小的。
其主要存在的問題有:
一、開放進程落后。由于各種客觀和歷史的原因,該地區的經濟基礎和商品經濟的發展、改革開放步伐與上海、廣東比還有差距。廣東得益于首先改革開放和臨近港澳的區位優勢。上海得益于浦東新一輪改革開放及上海深厚的經濟基礎和商品經濟文化的積淀。上海印刷公司因此環渤海地區應抓住各種機遇,加大改革開放步伐,不斷增強市場經濟和商品意識,提高企業自我開拓市場、自我發展的意識和能力,加快企業改革重組及市場對資源的有效配置和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提高對外合作合資和發展外向型經濟的意識和力度。
二、區域經濟聯系不強。環渤海區在歷史上屬于不同的行政區,遼寧歷來屬于東北區,京、津、冀、晉歷來屬于華北區,山東則屬于華東區。區內的經濟聯系不夠緊密。如遼寧與京、津、冀、魯的交流只占遼寧省際經濟交流的 10%,山東與京、津、冀、遼的交流只占山東省際經濟交流的 12%。該地區雖然不乏經濟發達城市,但缺乏自然形成的具有龍頭帶動作用的中心城市。不像上海在經濟發展中自然形成了長三角的具有龍頭帶動作用的中心城市。三、沒有形成中心城市。正是由于上述原因,環漸海區還沒有形成像上海那樣具有帶頭作用的中心城市。對印刷工業來說也一樣。因此,缺乏有效的合作協調機制,再加上歷史原因形成的區域壁壘,導致印刷產業難于實現優勢互上海印刷公司補和協調發展,產業結構、企業結構不合理,低水平重復建設和低水平競爭造成資源的浪費,阻礙了印刷工業的發展壯大。
四、產業和企業結構不合理。出版物印刷較發達,包裝和外向型印刷與經濟發展不協調,產品結構單一,高質量名品牌少。合作合資的企業、民營企業比重較小,大而全小而全的企業多,大而強和小而專、特、精并具有強大競爭力的企業少。因為印刷工藝決定了印刷只能采用網點再現原稿的連續調層次,圖若放大看,就會發現是由無數個大小不等的網點組成的。我們看到網點大小雖然不同,但都占據同等大小的空間位置,上海印刷這是因為原稿圖像一經加網以后,就把圖像分割成無數個規則排列的網點,即把連續調圖像信息變成離散的網點圖像信息。網點越大,表現的顏色越深,層次越暗;網點越小,表現的顏色越淺,表示的層次越亮。
每個網點占有的固定空間位置大小是由加網線數決定的,例如,加網點目數為 150lpi,則在一英寸的長度或寬度上有150個網點。網點空間的位置和網點大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例如C50%代表的含義是網點大小占網點空間位置的 50%,100%是指網點大小全部覆蓋網點空間位置,即印刷中所稱的”實地”,0%由于沒有網點,只有網點空間位置,所以這塊地方就沒有油墨被印上。顯然掛網目數越大,網點所占空間位置越小,能描述的層次就越多,越細膩。事實上,原稿的層次和色彩就是通過這種掛網的方法被再現出來的。
